国能神东大柳塔煤矿打造煤炭工业转型发展时代“新样板

时间:2025-10-25 08:42:18

00f7a8c764b8705107492385b1e84633.jpeg

上图:大柳塔煤矿。 左图:青年志愿者做安全宣讲。 左下:采煤机司机手持遥控器保障煤炭开采质量效率。 下图:煤炭运输列车正在等待装车。 右下:智能综采工作面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右图:全国劳动模范“以老带新”培养青年。

从工业文明的铿锵步履到生态文明的绿色交响,从“肩扛手刨”的传统开采到“数字赋能”的智能作业,煤炭行业的每一次蝶变,都镌刻着时代前行的印记。

在我国能源战略版图的关键坐标上,国能神东大柳塔煤矿(以下简称“大柳塔煤矿”)自1987年建矿以来,始终以立足全局的战略视野、引领行业的前瞻布局,在广袤煤海深处书写着传统能源企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跨越的壮阔诗篇。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其“科技赋能生产、绿色守护生态、安全夯实根基、党建凝聚合力”的深度融合实践,不仅打破了“高耗低效”的路径依赖,更构建起传统煤企向高质量发展跨越的“四梁八柱”,成为诠释国企担当、引领行业变革的鲜活注脚。

科技“破茧” 以智能革新重塑开采新范式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面对煤炭行业“由黑向绿、由粗向精”的转型考题,大柳塔煤矿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生产发展的核心引擎,以前瞻性布局突破技术瓶颈,推动煤炭开采从“人力密集型”向“智慧驱动型”跨越式转变,让千米井下的智能装备集群奏响高效生产的乐章。

走进大柳塔煤矿区域生产控制指挥中心,一块集成监测点位与控制设备的智能大屏,如同矿井的“智慧大脑”,实时跳动着井下“采、掘、运”全流程数据:采煤机沿着煤层纹理自主截割,误差控制在厘米级;无轨胶轮车根据智能调度系统规划的最优路线穿梭巷道,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胶带机构成的“地下运输走廊”实现无人值守,运输线路上的煤流如奔腾的“黑色河流”,平稳涌向地面。这种“地面远程操控、井下无人作业”的场景,正是大柳塔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2年,大柳塔煤矿成功跻身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一类中级),其2-2上303中厚煤层高级智能综采工作面,凭借“采煤机自主割煤、支架自动跟机、刮板输送机智能调速”的全流程自动化技术,斩获2023年全国智能综采工作面创新大赛一等奖;基于全景视频拼接的自适应截割智能化无人化开采技术被评为全国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填补了行业在复杂煤层条件下智能开采的技术空白。

在关键工艺领域,大柳塔煤矿同样屡创佳绩:首创特厚硬煤层“上分层综采+下分层综放”开采工艺,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研发应用世界首套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创下掘进效率新纪录;推广井下巡检机器人及作业类机器人,实现井下高危作业场景“机器换人”,员工劳动强度显著下降。截至2025年上半年,矿井已建成1个高级、4个中级智能综采工作面,10个中级智能掘进工作面,主运、供电、排水等系统全面实现无人值守。

绿色“筑底” 以生态担当绘就和谐新图景

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是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大柳塔煤矿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在“开发资源”与“守护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让“黑色煤矿”披上“绿色盛装”,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修复的协同共进。

水资源保护是大柳塔煤矿绿色发展的“重头戏”。该矿率先研发应用“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建成国内首个以采煤沉陷区水保生态治理为主的示范园区,构建起“矿井水净化—循环利用—生态补水”的闭环体系。井下抽采的“黑泥水”,经过多介质过滤、反渗透等深度处理工艺后,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生活饮用水级别),不仅满足矿井生产用水需求,还每年为周边农田灌溉、植被养护提供优质水源。如今,矿井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昔日因采矿导致的“水荒”难题,已转变为“清水润矿区”的生态美景。

在固废处理与低碳转型方面,大柳塔煤矿同样步履坚实。加快推进活鸡兔井矸石膏体充填项目,将煤矸石转化为井下充填材料,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矸石堆存;在工业厂区屋顶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24年日均发电量约1282千瓦时,年节约标煤1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3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12吨。

一增一减间,曾经的“荒山秃岭”重焕生机,变成了“林草丰茂、鸟语花香”的生态绿洲。大柳塔煤矿用实际行动绘就了“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和谐图景,获得“中国最美矿山”“陕西省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

6d06396ad493dc7a1159faf0f653b368.jpeg

大柳塔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全景。

安全“铸盾” 以体系创新筑牢生命新防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大柳塔煤矿始终将安全管理摆在首位,构建起“责任闭环、制度闭环、管控闭环”的立体化安全体系,让“安全第一”从理念转化为全员自觉行动,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在大柳塔煤矿,安全不是‘口号’,是‘底线’,更是‘责任’。”大柳塔煤矿矿长佘永明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常说‘时时放心不下’,不是一句空话——井下每一条巷道、每一台设备、每一名员工的安全,都连着矿上的千家万户,连着企业的发展根基,所以我们搞‘安全责任与工资挂钩’,推广‘12231’管控法,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保护人’,让每个人都把安全当成自己的事,把安全防线筑得更牢。”

在责任落实上,大柳塔煤矿创新推出“安全责任考核与安全结构工资挂钩”机制,将安全指标细化到每个岗位、每名员工,按月开展考核兑现。2025年二季度,该矿对46个单位、2360名员工完成考核,其中21个先进单位、1120名优秀个人获得专项奖励,2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被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这种“量化考核、奖惩分明”的模式,让安全责任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形成了“人人抓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该矿构建“五级联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矿级—区队—班组—岗位—个人),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查改问题隐患26179条,系统辨识重大安全风险11项,制定管控措施122条,落实率达100%,成功攻克大采高工作面上隅角低氧气等困扰行业的安全难题,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在管理机制创新上,大柳塔煤矿首创“12231”安全管控法,以“以人为本、齐抓共管、严管厚爱”为主线,聚焦“区队自主管理+关键少数管理”双核心,配套“全员积分清单+不安全行为预警清单”,实施“仲裁申诉、正向激励、行为矫正”人性化管理三部曲。针对辅助运输等高频风险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优化路线规划、强化司机培训、加装智能监控设备,推动隐患发生率同比下降35%;组织家属协管员深入区队开展“安全家书诵读”“事故案例警示”活动,让“安全”二字融入家庭温情,营造出“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浓厚氛围。截至2025年上半年,矿井已实现近10年无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

党建“聚能” 以红色动能激活发展新引擎

作为国有企业,大柳塔煤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让党旗在煤海一线高高飘扬,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思想铸魂是党建工作的根本。大柳塔煤矿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5年上半年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次、专题研讨6场,围绕“智能化建设”“绿色发展”“安全生产”等主题,同步推进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深化理论指导,推动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创新打造“四有四无四帮四带”党建模式:以“思想有根基、安全有保障、队伍有活力、创新有成效”强基固本,以“无事故、无三违、无隐患、无投诉”守住底线,以“帮技术提升、帮思想解惑、帮生活困难、帮成长成才”传递温情,以“党员带头创新、带头攻坚、带头服务、带头奉献”树立标杆。2025年上半年,党员先锋队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6项,通过技术革新、修旧利废降本超2000万元,隐患主动排查率提升17%。

队伍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关键。大柳塔煤矿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构建“专业培训、技术例会、技术比武、专业考试、岗位历练”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推选“青年科技创新英才”46名,4人获评省部级技术能手,2人获国能集团智能建设技能大赛三等奖,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一支“懂技术、善创新、能攻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设“健康小屋”为员工提供免费理疗,打造“职工书屋”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井口送清凉”“社区义诊”等志愿活动43场,惠及职工家庭110余个,员工满意度达98.5%。

从1987年戈壁荒滩上的艰难创业,到如今世界领先的智慧矿山;从传统开采模式的逐步迭代,到“高精尖”的智能绿色发展,大柳塔煤矿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中国煤炭工业的转型足迹;每一项成就,都彰显着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柳塔煤矿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矿山”目标,在科技创新上再攀高峰、在绿色发展上再谱新篇、在安全生产上再筑防线、在党建引领上再聚合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煤海之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愈发璀璨!

(李建军 贺凯勃 董博文文/图)


来源: 陕西日报  编辑: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