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日上午,在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郝家坪注水项目区,工作人员在巡检井场。 记者 孙丹摄
能源保供必须以技术为引领,下好先手棋。近年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加快技术攻关,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并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大幅提升。
7月29日上午,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郝家坪注水项目区,工作人员在巡检井场。
“我们利用注水设备把水质达标、配注精准的产出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以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杏子川采油厂注水管理办公室主任梅艳说。
过去,油田要靠打新井来维持产量稳定,投资巨大且资源品位逐年下降。近年来,延长油田以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最终采收率为目标,连续开展“三年注水大会战”,依托注水项目区建设,进行精细注采调控,挖掘、释放油藏潜力。
“经过持续开展攻关试验,我们探索形成面积注水、强化注水、细分注水、多点温和注水等差异化注水开发调整治理技术。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和试点引进,形成了低压井泡沫洗井、分类解堵、不停井短周期压力测试工艺和波码智能分注等一大批适配工艺,这些关键技术与工艺的突破为注水见效提供了可靠支撑。”杏子川采油厂总地质师张金良说。
2015年以来,郝家坪注水项目区通过注水技术,大幅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年产油量从3.9万吨提高到目前的13.2万吨,日产油量从97吨提高到410吨。延长油田通过注水开发测算弥补老井基础产量518.9万吨,自然递减率从13.6%降至11.2%,采收率从13.7%上升到17.3%,为原油持续年产1000万吨以上奠定了基础。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让其成为油田稳产、上量的“香饽饽”?
在位于延安市安塞区的杏子川采油厂化38注气站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项目现场,3台巨型银白色球罐装置并排而立,成为黄土高原一道亮丽的风景。
“利用这3台装置,我们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储存,并通过管道注入地层,提高油田采收率,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让每吨二氧化碳都创造出双倍价值。”杏子川采油厂厂长刘力鹏介绍,“这归功于我们持续突破技术难题,提升二氧化碳封存条件,同时形成低成本、技术一体化的优势。”
“注气站的二氧化碳注入规模已达到每年36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324万棵,可以节约水资源108万立方米,提高原油采收率8.1个百分点。”刘力鹏说。杏子川采油厂还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构建风电光伏多能互补体系,推进“CCUS+新能源”项目,在CCUS项目区建成1500千瓦风能和25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6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420吨。
日前,由延长石油气田公司负责实施的延安气田中区南部产能建设项目建成中交,较计划提前6个月。延长石油天然气年产能达到150亿立方米,使鄂尔多斯南部传统认识上的“贫气区”跃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百亿立方米级气源地。
2022年以来,延长石油持续突破技术壁垒,推动建设延安气田中区北部、延安气田中区南部等产能建设项目,将天然气年产能从70多亿立方米提升至150亿立方米,新建和扩建各类场站114座,接入天然气井2468口,铺设各类管网近4000公里。
“我们持续突破地质理论和开发关键技术,目前已经实现气藏高效开发和单井产量提升。”延长石油气田公司开发部经理刘二虎说,“今年,我们的天然气产量预计达到120亿立方米,可满足6500万个家庭一年的日常用气需求。”
在稳煤方面,围绕将煤炭储量优势转变为产能优势,延长石油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智能化矿井和百万千瓦级智慧电厂集群,目前已建成魏墙、西湾、巴拉素、可可盖等现代化矿井,煤炭年产能达到5000万吨。
创立120年以来,延长石油累计生产原油2.61亿吨、天然气552.78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记者 孙丹 霍海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