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工作人员正在搬运食用油
一排排现代化粮仓整齐划一,一座座食用油罐高耸矗立,一件件“洋货”琳琅满目……6月26日,记者走进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以下简称“爱菊集团”),伴随着哈萨克斯坦的麦香,爱菊集团书写出西安涉农企业“走出去”的“开放样本”,展现出“从种子到筷子、从田间到餐桌”的精彩。
从单一的面粉加工到多元化发展,如今的爱菊集团,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6月26日午餐时间,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内不少市民纷至沓来,只为“咥”一碗用哈萨克斯坦面粉做成的“老陕”油泼面。市民通过一碗面,与哈萨克斯坦产生了奇妙联系,成为中哈民心相通的生动场景。
作为西安老字号企业,爱菊集团依托西安港粮食进口口岸和中欧班列(西安)优势,拥有一条直达园区的铁路专用线,并且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阿拉山口综保区和西安浐灞国际港建成三大园区,构建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位一体”的跨国体系,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以来,我们在西安浐灞国际港拥有了一条直达园区的铁路专用线,有效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实现了中欧班列(西安)‘门到门’运输。”爱菊集团副总经理王方说。
在爱菊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看来,爱菊集团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践行者,也是推动者。
2018年,爱菊集团以“新型订单农业”合作模式扎根哈萨克斯坦,解决了当地农场主“种粮难、卖粮难”的问题,并且通过“订单收购”“预付货款”的方式带动当地种植,开启高质量经贸合作。
如今,爱菊集团与当地签订150万亩“订单农业”协议,已建成当地最大的农产品园区。此外,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爱菊集团年吞吐量高达100万吨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已全部投产。今年,在中国-中亚农业领域合作持续深化的带动下,爱菊集团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进一步扩大,通过中哈双方互设的码头场站,将有望达到每月中欧班列(西安)15个进口专列的贸易量。
“新型订单农业”不仅让哈萨克斯坦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人的餐桌,更以中国技术赋能当地产业升级,实现“双向奔赴”的产业联动。记者 康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