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地优势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

时间:2024-10-09 14:00:18

黑龙江省黑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系,依托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军警营和文博展馆等场所建立了文化展陈类、教书育人类、和美家园类、双拥共建类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培训)基地市级22个、县级40个,深入开展教育实践(培训)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思想,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发挥文化展陈类教育实践基地优势,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依托文博展馆、红色遗址等场所建立了瑷珲历史陈列馆等8个“文化展陈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采取文艺演出、文物展陈、文化阐释、实践活动等形式,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内涵建设,组织开展“走进瑷珲非遗感受传统魅力”“讲瑷珲故事传红色基因筑新时代梦想”“从延安到北安专题展”“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90余次,各族群众3.5万人参与其中,进一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发挥教书育人类教育实践基地优势,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党校、黑河学院、黑河市实验小学等4个“教书育人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小石榴籽”铸魂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特色思政课、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等多维一体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编写《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快乐的节日”》校本教材,开展“做石榴籽铸民族魂”等宣讲活动,组建300支“假日小队”志愿服务队,让各族青少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黑河市实验小学2023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市委党校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师资队伍,储备系列专题课程,建设主题教学广场,开展现场教学。与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河学院合作,建立研究实践基地,开展学生研学、校地合作,召开学术交流会议2次,校地形成理论文章16篇,共建交流活动20余次,推动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流,让各族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和美家园类教育实践基地优势,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依托街道、社区、企业、乡村建立北安市东北亚社区、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等7个“和美家园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文化传情爱在边城”主题学文化送温暖促团结系列活动、“七彩微心愿”文明实践等活动,利用“统战之家”“红石榴之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体、宣讲、培训等主题活动,成立“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伍34支,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440余件次,帮扶群众10366人次,打通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

发挥双拥共建类教育实践基地优势,团结一心守好祖国“北大门”。确定黑河好八连连史馆为“双拥共建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统战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黑河好八连三方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围绕“军(警)民共建、强边固防”主题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连史馆讲解词,在激发各族青少年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军警营”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部队理论学习、思政课教育和部队建设中,提升官兵指战员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使命。围绕“军民共建担使命团结奋斗守边防”主题,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八一建军节等节日常态化开展共建活动,激发各族群众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团结一心守好祖国“北大门”,共同建设边疆、振兴边疆,维护边疆和谐稳定。(通讯员:胡永利)

(黑龙江省政研会供稿)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编辑: 张娟